如何选择合适的稳压管?
1. 确定关键参数
稳定电压(Vz):根据电路所需的稳压值选择,稳压管的Vz应接近或略高于目标电压(例如5V电路可选4.7V~5.1V)。
功率消耗(Pd):需满足实际功耗需求,计算公式为
,并预留20%余量防止过热。
动态电阻(Rz):Rz越小,稳压性能越好,优先选择低动态电阻器件以应对负载变化。
温度系数:精密电路需选择温度系数低的稳压管(如5V~7V器件),或采用温度补偿设计。
2. 应用场景适配
电压基准/参考源:选择高精度、低噪声的稳压管(如TL431),动态电阻需小于1Ω。
电源稳压:匹配输入电压范围(通常选Vin=2~3×Vz) ,并确保限流电阻能承受最大电流。
过压保护:TVS二极管更适合瞬态高压场景(如ESD防护),响应时间需小于1ns,功率需覆盖浪涌能量。
3. 限流电阻设计

R \leq \frac{V_{in(max)} - V_z}{I_{z(max)} + I_{L(min)}}} \quad \text{(避免超最大电流烧毁)} 需综合输入电压波动和负载变化范围。
4. 特殊场景处理
高精度需求:串联硅二极管提升稳压值(如5.3V稳压管+0.7V硅二极管=6V输出)。
低功耗电路:选择反向电流(Ir)小的稳压管,减少漏电对系统的影响。
大功率场景:优先选用TVS或功率型稳压管,必要时加装散热片。
5. 选型验证与测试
电压稳定性测试:在不同温度(-40℃~125℃)和负载下验证Vz偏移量是否符合需求。
瞬态响应测试:对TVS二极管施加标准浪涌波形(如8/20μs),观察钳位电压是否达标。
总结
选型需综合参数匹配、应用场景和可靠性验证:
参数优先级:Vz > Pd > Rz > 温度系数;
场景适配:TVS用于瞬态保护,齐纳管用于持续稳压;
设计余量:功率和电流需预留20%~30%,避免极限工况失效。
通过系统化选型流程,可确保稳压管在电路中稳定可靠地工作。